01
昨天晚上,女兒整理書包時找不到文具盒,見我正洗碗,她就讓爸爸幫忙。
爸爸說:「不是媽媽輔導作業嗎?我不知道在哪兒,你去問媽媽吧!」
滿手油乎乎的我,看著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老公,隱隱火大。
安頓好女兒,我剛洗了一個盤子,女兒又說:「老師讓明天帶疫苗本,要放書包裡。」
我正忙,便讓女兒找爸爸拿。
女兒帶著哭腔說:「爸爸讓我找媽媽,說是你放的,他不知道在哪兒。」
我只好讓女兒先等我一會兒。
我剛收拾完廚房,女兒又說:「老師說以後要帶保溫杯,我這個杯子裡的水涼。」
老公頭張口就答:「找你媽,這事兒歸她管。」
我一聽就火了,什麼叫「歸我管」?
沒事就是好爸爸,有事就「問媽媽」、「找媽媽」、「找你媽」,你這個爸爸是幹什麼用的!
遇到問題「找你媽」,這是很多爸爸的殺手鐧。
02
我發現,那些爸爸分擔了較多的家庭,孩子都特別優秀。
比如前不久靠一首《fly to the moon》火爆全網的女孩周昭妍。
她媽媽在外地工作。
從3歲起,爸爸就教她學琴,督促她練琴,一句句教她背歌詞。
女兒覺得練琴枯燥,爸爸就想法設法哄著她練,種種激勵措施讓女兒覺得練琴似乎也沒那麼辛苦了,慢慢愛上彈奏。
最令人感動的是這位爸爸:
僅僅為了跟女兒有共同語言,就零基礎自學法律知識,並以49歲高齡通過「天下第一難考」的司法考試。
爸爸那麼努力,女兒自然也不差,大四沒畢業就被保研到北京大學攻讀法律碩士。
法國思想家蒙田說:
孩子的優秀不靠天生,靠的是父母好好教育,尤其是爸爸的積極引導。
03
那麼,爸爸的角色到底在女兒的成長中有多重要呢?
NO.1
最好的家庭教育,
是爸爸媽媽共同教養孩子
「甩手掌櫃」是很多爸爸的代名詞,遇到問題「找你媽」,這是他們的殺手鐧。
當孩子做的不好的時候,要麼劈裡啪啦一通指責,要麼統統推給媽媽。
「我工作忙,我都是為了這個家……」
這些理由,也讓更多的爸爸覺得自己「忙」的理所當然, 懶得插手。
可是媽媽再「強悍」,女兒的教育也需要爸爸。
爸爸的角色感會讓女兒更加的自信、擔當、活潑、有責任心。
NO.2
爸爸主動承擔的家庭,
女兒都特別優秀
女兒的優秀不靠天生,靠的是好的家庭教育,尤其是爸爸的積極引導。
爸爸陪伴較多的女兒,思考方式、行為方式都很像爸爸,而她未來終生伴侶的選擇上也都會在外在、性格及行為模式等都像爸爸。
每一個自信、優秀的女孩,背後一定有一個愛她、呵護她的爸爸。
而爸爸給到的愛,是媽媽所不能替代的。
NO.3
女兒對爸爸的依戀,
來自於成長中耐心的陪伴
聽過很多這樣的場景:
女兒給家裡打通電話後第一句話總會問:「爸,我媽呢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