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丨心珠漫漫 排版丨心珠漫漫
快立春了,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。今天聊聊一種相對較高的野菜:泥胡菜。
農村田野開紫色花的植物不多,泥胡菜便是其一。當然,花兒的樣子并不驚艷,之所以能被注意,大機率是顏色較為特別吧!
泥胡菜的花兒,跟小薊(刺兒菜)有點兒像。花開時種子像蒲公英一樣,隨風四散而飛。
01
泥胡菜,菊科泥胡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。植株相對較為高大,高的能長到1米。當然,也有三十四厘米的。
泥胡菜的基生葉呈蓮座狀,葉片圍著它的莖基部向四周鋪展,很多人認成是蒲公英、甚至是薺菜。
泥胡菜的的葉子呈現倒披針狀橢圓形,長7-21cm,羽狀分裂,最頂上的裂片較大。擠擠挨挨的,排在一起,從上面看像是一個滿是輻條的綠色車輪。
泥胡菜較為有特色的是,它的葉片柔軟而薄,正面灰綠色,背面灰白色,覆了一層絨毛,因此,它還有個「石灰菜」的俗稱。
這也是區別它跟蒲公英、跟薺菜的一個要點。
泥胡菜長到一定階段,會從它基生葉的中間抽出一根地上莖,這根莖能長到1米高。地上莖是單生的,有分枝,莖上的葉片跟基生葉差不多。
泥胡菜的花兒為紫色、頭狀花序,跟刺兒菜有點兒像,單從花上,還真不好區分這兩種植物。不過刺兒菜相對矮小一些,而且葉子邊緣有刺兒,葉片不分裂。
02
藥食兩用
泥胡菜也是一種不錯的野菜,一般是吃它的嫩苗,等到莖抽出來,也就老了。
江南一帶,人們做青團,會用一種野菜染綠,而泥胡菜,就是其中之一。泥胡菜和青團我都沒有吃過,很想用泥胡菜做一次青團,不知道今年春天能否如愿。
泥胡菜作為野菜食用,在明代著名的植物專著《救荒本草》也有收錄:
泥胡菜生田野中。苗高一二尺,莖梗繁多。葉似水芥菜, 葉頗大,花叉甚深;又似風花菜葉,卻比短小。葉中攛葶,分生莖叉,稍間開淡紫花,似刺薊花。苗葉味辣。救饑:采嫩苗葉煠熟,水浸淘凈,油鹽調食。
——《救荒本草》
俗話說得好,百草皆為藥,泥胡菜也不例外。
泥胡菜全草入藥,性涼味苦,清熱解毒,消腫祛瘀。很多地方本草中,都有它的身影。
03
志愿植物
泥胡菜還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,很容易吸引黑蚜蟲。
一眾雜草中,高挑的泥胡菜上,往往會覆滿一層黑乎乎的蚜蟲,還有小螞蟻來回奔跑。而其它植物基本上沒事兒。
泥胡菜吸引蚜蟲的這個特點,被用在了生態農業上。
人們把泥胡菜當做「志愿植物」,讓它來吸引蚜蟲,如此,真正的主角植物,受到了保護。
去年我的夾道小院長出幾株蚜蟲,沒多少日子,上面就爬滿了蚜蟲。恰好看到志愿植物這個說法。
我想那就先把泥胡菜留著,讓它把蚜蟲喂飽,也就保護了我的花草。
一位老師提醒我,用泥胡菜對付蚜蟲,不是讓它隨便被蚜蟲吃而不管,否則蚜蟲越來越多,泥胡菜也受不住,而是抽出時間,集中對付泥胡菜上的蚜蟲。
不過,泥胡菜主要吸引的是黑蚜蟲,對蔬菜上的黃色蚜蟲吸引不大。繡線菊能吸引黃蚜蟲。
泥胡菜在我國分布較廣,它適應能力強,一些荒地、輕鹽堿地也能生長。藥食兩用,還可以做春季短期飼喂牧草,真是寶藏植物呀!
備注:
1、部分圖片來源網絡,侵刪!
2、本文不構成用藥建議,請遵醫囑!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