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面發得挺好,蒸出的饅頭卻有幾個是塌塌的?我來告訴你原因作為一個山東人,打小就喜歡吃面食,尤其是饅頭和烙餅,那真是百吃不厭的。在我小的時候,由于大米比較緊缺,家里每隔兩三天就要蒸一次饅頭,畢竟家里人口多,副食品也不充足,只能多吃主食了,饅頭的消耗量還是挺大的,蒸一次饅頭兩三天就吃完了。那時候家里蒸饅頭,都是用老肥發酵面粉,早晨起來家人就把面發上了,到了晚上才能發好,然后在把發好的面粉揉制排氣后,在醒制很久,然后做成饅頭坯入鍋蒸制,除了有時候堿兌的不均勻以外,很少出現饅頭塌塌不膨起的現象,但如今蒸饅頭時,卻偶爾會出現一鍋饅頭里面,出現幾個塌塌的,感覺像死面一樣的饅頭,它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
①面團揉制排氣不到位我們現在發酵面粉時,大多會使用酵母來作為發酵菌種,而酵母的發酵原理是:吸收面粉中的葡萄糖,把它們轉化成水和二氧化碳,從而使面團膨脹,并出現蜂窩狀。因為酵母發酵面粉時,是在無氧呼吸狀態下進行的,只能產生水分和二氧化碳,是不會出現乳酸的,所以在面團發酵好以后,只需要將發酵面團進行揉制排氣即可,不需要用食用堿和蘇打粉中和,那麼揉制排氣過程就變得至關重要,只有將面團反復揉制均勻,才能使面團的二氧化碳分布均勻,這樣蒸出的饅頭才會萱軟蓬松,不會出現塌塌的現象。
②發酵面團的二次醒發發酵好的面團經過揉制排氣之后,還需要進行十至十五分鐘的二次醒發,只有經過二次醒發,面團才能夠發酵的更加充分,而面筋也得到了擴展和延伸,從而使面團的柔韌性和蓬松性都得到了補充,這樣在蒸制過程中,饅頭坯的筋性就會增強,膨起效果也會更好,只要在做好其它準備工作,也就不會出現饅頭回縮而變的塌塌的現象。
③蒸饅頭時的鍋具與所用水的溫度我們在蒸制饅頭時,大多會使用鋁制或不銹鋼蒸鍋,因為這兩種鍋的受熱均勻,加熱速度快,但它們也有一個缺點,那就是鍋蓋上容易產生水汽,而這些水汽會形成水滴,有點時會滴在饅頭坯上,這樣就會使饅頭坯被水浸透不會膨起,導致出現死面現象,所以在選用蒸鍋時,可以盡量選擇鍋蓋幅度大,排水效果好的那種。
在平時蒸饅頭的時候,因為我們家中爐具火力不大,不能讓鍋中的水溫迅速上升,使饅頭迅速膨起,所以我們最好在蒸饅頭的時候,在鍋里面加入冷水,這樣可以使饅頭不會瞬間受熱,而隨著鍋中水溫的上升逐步受熱均勻,相對來說,可以起到預防饅頭因受熱溫度不均勻,出現的死面現象。
④饅頭在關火出鍋之前,先不要打開鍋蓋,過五六分鐘之后再取出饅頭我們有時候在饅頭蒸熟之后,會馬上將鍋蓋打開,這樣就會眼看著有幾個饅頭就跟泄了氣一樣,表面瞬間縮了回去,變的就如同死面饅頭一樣,硬塌塌的。其實這就是受到了冷熱對流的影響,再打開鍋蓋的一瞬間,外面的冷空氣進入,與鍋中的高溫形成對流,導致極個別饅頭出現回縮現象,所以為了避免這個現象發生,我們在饅頭蒸好之后,最好先讓蒸鍋冷區五六分鐘。使鍋中的溫度下降一些,這樣在發打開鍋蓋時,就會不出現冷熱對流的情況,饅頭也會隨著鍋中的溫度下降,而增加了抵抗冷氣的能力,也就不會出現饅頭回縮變的塌塌的樣子了。
導致我們蒸饅頭時,明明面粉發酵的很好,可是蒸好的饅頭有時會有幾個塌塌的現象,大致就是以上幾個因素造成的,不過并不是說要這幾個因素集中在一起,才能形成饅頭出現塌塌的樣子,也許只要有一點做得不到位,那麼就會導致饅頭出現這個效果,但這都不是絕對的,只要我們經常去制作饅頭,那麼慢慢就會熟能生巧,掌握一定的制作經驗,這個問題也就變的不那麼重要了。
我是明澤美食,感謝大家能閱讀本文,出于對美食的愛好,我可以在這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美食心得與制作方法,希望可以得到您的認可,如果喜歡我的分享,還請您添加個關注或者幫我點個贊,謝謝了!
所發圖文,都屬本人原創,未經許可,請勿搬運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