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「電飯煲」是「廚電之王」到底合不合適?但若是單純拿「廚房小家電」來說,毫無疑問,電飯煲就是「廚電之王」。畢竟一年能夠賣上億台的小家電真是屈指可數,而電飯煲就是當中常年霸佔首座的「頂流」。後來查閱了不少官方資料,發現如果將廚房的大家電、小家電合起來說,當然電飯煲配不上這個稱號。
雖然電飯煲年年賣上億台,但是它的頹勢卻愈發明顯。這一點從官方的資料就能知曉一二。比如在2016年的時候,電飯煲的消費量將近3億台。而此後的幾年,銷量年年下滑,直到2020年,甚至降到了1.02億台。而去年的銷量,雖然還沒有官方資料披露,但按照往年的跌勢,銷量或許會跌至五六千萬台。甚至連廠家的年產量,也在以逐年30%的速度遞減!
從3億台到數千萬台,短短幾年時間,銷量直接下滑了2億多台,這種走勢足以說明電飯煲正在淡出無數個中國家庭。
所以這個時候不禁冒出來一個疑問,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用電飯煲了呢?電飯煲的市場是什麼原因一直在走下坡路?這種曾經的廚電之王,就這樣隕落了嗎? 或許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來分析,得到的答案更加清晰!
雖然很多品牌的電飯煲,在按鍵上已經做出了細分,比如柴火飯、煲仔飯、稀飯、雜糧飯等等,但是終歸到底,還是一款以蒸米飯為主的廚房電器。
就是這樣過于單一的功能,在國內一直發展延續了將近60年。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,對美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,所以這種單一功能的電飯煲顯然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。
此外在實際蒸米飯的過程中,也會發現其他一些痛點,比如蒸雜糧飯、八寶飯, 整個蒸煮的時間會非常漫長。而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,時間就等于財富。所以更多的人不願意把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都浪費在等飯上。
而且雜糧米或者八寶飯做出來之後, 也不怎麼軟嫩。甚至一些低價的電飯煲煮完之後,豆子依舊不開花。這就給人帶來了不好的體驗。
如今在市場上,電飯煲的品牌多到眼花繚亂,即使是大品牌,其生產出來的電飯煲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。
或許是為了擺脫一直低價的局面,2010年前後各大品牌開始推出「高端電飯煲系列」。然而定位的高端,更多層面上是內膽的突破以及外殼等外觀的創新。再加上大家你抄我,我抄你,所以同步化的問題再次出現。
恰如網友所說,「電飯煲換來換去,真沒多大區別,再加上它屬于耐用品,三年五年也壞不了,所以自然不會買新的」。
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的體驗,如果去線下商場裡選購電飯煲,售貨員毫無疑問會逐漸把你的目光引到電壓力鍋的產品上。
當然了,這裡面不排除電壓力鍋的售價高提成高這一點,更多層面上,或許是電壓力鍋更容易「打動」消費者,進而成單。
畢竟與電飯煲相比,電壓力鍋的優點就太多了!比如它因為有了壓力,所以蒸米飯的時間可以大大縮短。而且哪怕是五穀雜糧,也會比普通電飯煲快很多。此外只要是用電壓力鍋煲飯,不管什麼豆類都可以輕易開花。所以口感上要強很多。
電壓力鍋另外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,它製作肉類、湯類的能力要比電飯煲更加合適。雖然生活中也有不少用電飯煲製作排骨、燉雞的教程,但是做出來的肉類食材不僅比較柴,而且時間也比較長。
而電壓力鍋就不同了,它做肉類食材則是輕而易舉。
所以從功能上來說,電壓力鍋的存在,幾乎可以替代電飯煲。況且現在市場上的電壓力鍋廠家,基本都會配備「 雙重內膽」。一個專門用來蒸飯,一個專門用來做菜。
雙重內膽的電壓力鍋,既能夠保證飯菜不串味,又能夠根據食材的不同合理使用鍋具,延長鍋具的使用壽命。所以站在用戶的角度上來看,這些帶有兩個內膽的電壓力鍋,才是最為明智的選擇。
畢竟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製作肉類食材,而一個電壓力鍋就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內搞定,再加上又可以有專門的不粘鍋蒸米飯,所以,何樂而不為呢?
也正是因為電壓力鍋的功能可以完美替代傳統的電飯煲,所以這也是近些年來電飯煲銷量逐漸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隨著時代的發展,小家電行業也在不斷革新,而我們恰恰需要像雙重內膽電壓力鍋這樣的廚電,來替代功能過于單一的產品,進而滿足對精緻生活的需要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