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響,每逢周末都喜歡會老家呆著,鄉下安全又舒適,時而走出門還能去欣賞很多奇特的植物,有一些是過去就十分熟悉了,有一些新面孔是外地入侵而來的。不過在我們老一輩的農民眼里,但凡是個植物,在中醫學領域都有他們的一席之地。正所謂老人常說的,山中無閑草,只是我們不知其價值而已,認識的都當寶。
記得小時候我們感冒咳嗽的時候,奶奶就會去野地里抓一些野草煮水給我們喝,治愈感冒的效果一點不亞于當下的一些西藥,可惜以前常見的那些中草藥,如今都不多見了。今天咱們來認識一種叫血見愁的野草,這種野草在老一輩人那里用途很廣泛,但年輕人卻對它很陌生。
血見愁聽到這個名字,其實大概就知道它的價值了。以前老人告訴我們,之所以都叫它這個名字,其實就是跟它的止血效果有關系的。以前農民上山下山,在野外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,一旦破皮流血了,就會采摘這種野草來止血,用法很簡單,將這種野草搗爛,然后敷在傷口上即可。不過現在很少人這麼操作了,大多數人受傷都去藥店包扎用藥。
血見愁屬于唇形科、香科科屬植物。但它與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所不同,這種植物可以多年生長,即便在寒冷的冬天,他們也能熬過去,等到來年春天在發出新的嫩芽,繼續新一年的生命。從外形來看,這種血見愁可是跟薄荷有點類似,葉子上經絡很清晰,看起來褶皺的一樣,更有人將它誤認為是癩蛤蟆草,但實際它并沒有癩蛤蟆草那麼難看吧。
如果是生長在南方地區的血見愁,此時正好過了它的花季,而如果是長江周邊地區的,它的花期就要更早一些,9月份基本就結束了。血見愁這種野草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,主要分布在江蘇以南的省份,長江流域也很多,南方地區的分布以廣東、云南地區為主。由于血見愁屬于常見野草,在諸多地區都有不同的叫法,筆者所知道的就有皺面草、布地錦、肺形草、山藿香、殺蟲草、消炎草等等。不知道你們當地叫它什麼呢?
以前對這種野草不熟悉的時候,很多人就把它當成雜草,生長在田里的話,就直接當害草除掉了。而實際上這種野草不僅是名字很霸氣,其價值也很高。在民間地區用途很廣泛,據悉主要用于風濕性關節炎、跌打損傷。
當然民間的用法可能沒有資料可查,但是在古代也有諸多的書籍對血見愁這種植物有詳細的記載,比如在《中華本草》當中對它就有詳細記載,如山藿香「小堅果圓形,包于宿萼中。花、葉以手搓之微有香氣,味微辛、苦。其次在《生草藥性備要》當中也有對血見愁詳細記載,主要記載藥用為「涼血,解熱毒,去淤生新,理壓傷,敷痔瘡,治蛇咬,消腸風下血」。
不過這些藥用還是提供給醫生參考的,大家如果有相關問題的話,一定要咨詢專業醫生,切勿自行用藥哦,我們只做科普植物知識,對于藥用知識引用書上記載而已,并非藥用指引。感謝大家閱讀,不知道大家對于血見愁了解多少呢?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